编者按:当前,学校正处在全面落实学校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新赛道,为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弘扬实干担当精神,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校园网特推出“榜样”专栏,刊发学校师生踔厉奋发、真抓实干的先进事迹,宣传学校先进典型,以身边的榜样激发师生奋进力量,全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今天刊发2023年度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基础医学院周兰庭博士的事迹。
周兰庭,医学博士,基础医学院教师,《生物化学》课程负责人,湖北生理学会会员,擅长神经科学的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等技术,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研究。主持的《靶向a1r通路减轻ad神经炎症反应和tau磷酸化的机制研究》获批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襄阳市科技局项目、校级教科研项目等5项,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aging cell等刊物发表高质量论文多篇。
以优秀教师为榜样,默默耕耘
2015年硕士毕业后,周兰庭选择进入湖北文理学院工作。刚参加工作,他就遇到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新进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做好科学研究?“医学院在教学和科研上有很多优秀教师,你要向他们好好学习”,这是周兰庭的指导教师舒先涛教授经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周兰庭深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青年教师传道授业的基本要求,也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那时候起,周兰庭便以这些优秀教师为榜样,不断地向他们学习,请教备课方法和讲课技巧。
为检验自己的教学功底,周兰庭参加了当年新进教师基本功大赛。除了制作ppt以外,他经常泡在教学实验室中,对照标本,将书本上的内容和临床知识结合起来。经过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自我练习,对着导师试讲,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总结,周兰庭最终获得学校第七届新进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胜奖。
经过这次比赛,周兰庭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讲授医学课程的教师,面对医学院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紧密联系临床。因此,入校以来的每年暑假,周兰庭便深入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分别在骨科、神经内科、医学检验部等科室进行实践活动,不仅熟悉病人的基本情况,还做一些安慰患者、鼓励病人的思想工作。当看到患者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一个接着一个康复出院时,周兰庭的内心无比的激动,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内涵。经过这些年在医院的实践,周兰庭积累了许多临床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回馈课堂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坚守初心,专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
2017年,周兰庭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博士,进入神经科学领域,专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经过四年的努力,周兰庭在2021年6月博士毕业,并返校工作。
“这四年的坚守,让我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再次得到提升,我不仅掌握了神经科学领域的实验技能,也锻炼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周兰庭说,2021年4月,《科学》杂志发布了125个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科学问题,其中神经科学领域的问题占总问题数的十分之一,这也让他深刻认识到:做科研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因此,返校工作以后,周兰庭延续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一直从事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研究,并基于博士期间积累的数据,继续进行“老年痴呆”的基础实验。
在完成该课题后,周兰庭基于此项课题撰写的论文被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杂志正式接收。该项成果利用临床患者样本、转基因动物模型和原代细胞,证实腺苷受体a1通过触发神经元-胶质细胞通讯异常,激活神经炎症反应,导致学习记忆障碍,揭示了“老年痴呆”病因的新理论,为“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策略。
在做实验和论文投稿过程中,周兰庭也在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他第一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时,因没有经验,也没有理顺项目思路,最终遗憾失败。在医学部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他认真阅读评审意见,2022年再次申请时,将重心放在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方向上。在项目申请的最后关头,恰逢小孩出生,他经常在小孩熟睡以后,起身办公,同时请教了很多校内外专家,经过大半年的磨练和反复修改后,项目终于在今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
周兰庭说,项目获得资助并不代表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将继续坚守平凡岗位,为学校的医学教育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供稿:科技处 基础医学院
责编:卜润慧 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