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以持续拼搏、实干担当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为全面总结反映2023年学校事业发展成就,校园网特推出“回望2023”系列报道,展示各单位各部门2023年工作实绩,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的奋斗激情,为学校加快建设全国知名、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汇聚磅礴力量。
2023年,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指标体系和学校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科引领,坚持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助力谱写新时代学校建设发展新篇章。
聚焦内涵发展,提升学科与学位点建设水平
科学开展省级学科群中期自评。出台《湖北文理学院“十四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项目中期自评工作方案》,对省级学科群开展诊断式评价。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完成预期建设任务,机械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等学科在中国科教评价网上的排名进位到前30.70%、前41.67%、前29.29%。
扎实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接续实施学科建设“六个一”工程,制发《湖北文理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健全学科资源配置与绩效结果联动机制。实现学科建设年度数据数字化管理,完成年度学科建设绩效分析报告和esi学科建设情况报告,esi临床医学学科位居全球前1%,esi工程学、化学学科潜力值增加至99.32%、51.78%。
积极推动学科交通特色积淀。接续实施“一心多环、心环相交”交通特色创建行动,出台《湖北文理学院交通特色学科建设成效宣传展示方案》,归纳整理交通特色领域举措成效,开设“交通特色”专栏,宣传推介“以智能制造引领智慧交通”等特色成效,引导广大师生更好凝聚交通特色发展共识,提高交通特色发展水平,擦亮学校交通特色办学名片。
积极开展硕士学位点建设工作。有序组织推进申硕工作,11个学院(部)提交了13个拟申报硕士点的简况表和对照表材料,经多轮次专题论证,化学、交通运输工程、护理等学科专业达到申硕基本条件。积极做好硕士点核验迎检工作,“新闻与传播”和“社会工作”硕士点全票通过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专项核验;教育硕士点顺利完成全国教育专业教指委进校检查。优化完善硕士学位点相关机制,成立13个硕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13个硕士学位授予学术成果要求;成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明确相关职能和运行机制;制订出台《湖北文理学院涉密研究生与涉密学位论文管理实施细则》,完善涉密研究生及学位论文管理制度。
全面落实“1512工程”,有序推进研究生培养工作
生源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研招,复试总人数375人,其中一志愿考生167人,上线率16.8%,较去年增长2.9%;录取216人,较去年增加40人,增率22.7%;报到212人,报到率98.1%。2024年研考,学校在13个硕士点23个专业招生,一志愿考生824人,其中全日制考生706人,占比85.7%。2024年我校研考考点接收考生2434人,其中本校应届考生2141人、社会考生293人,共设82个考场。研究生规模逐年增长,截止2023年底,13个培养学院共有在籍在校研究生共517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06人,增率25.8%。
2023届硕士研究生以优异成绩毕业。106名研究生顺利毕业,毕业及授位率均为100%,8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23届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6人被评为优秀毕业研究生。38名毕业研究生在校期间,累计获发明专利授权9项,发表高质量论文(调研报告)20篇,在高水平竞赛获奖33项,获评学校 “单项奖学金”一等奖36项和二等奖26项。毕业研究生就业105人,就业率99.06%,其中5名学生继续读博,升学率4.72%;协议和合同就业率82.07%、创业率0.94%。
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严格规范日常运行,实施工作例会制,并每月发布《工作简报》和《事务通知》。加强课程与专业实践建设,修订并发布9个新增硕士点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方案,遴选公布一批公开示范课程并开展观摩和交流;160名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77人进入实践环节;171门课程顺利完成教学和考试任务。强化教育教学督导,校研督导组开展听课督导、教学档案和期中工作专项检查;选聘院级督导员22人,加强院级督导;发放教学质量调查问卷517份,收集反馈问题并组织整改。持续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审核立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9项,结题 17 项,通过中期检查10项;审核立项研究生教育优秀成果培育项目20项,培育建设省级项目申报库;获批省“卓越工程师项目”1项、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获校第十一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强化导师培训与管理。遴选新增研导200人,3人通过武汉科技大学兼职博导函评,5人通过武汉理工大学兼职博导初审。开展聘期考核,52名硕导通过聘期考核,3人为优秀等次,续聘36名。开展招生资格审核,认定284名导师具有2023-2024学年研究生招生资格。开展导师培训,204名导师参加“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专题网络培训,结业率100%。
强化思想引领,关心关爱研究生发展
加强党建引领,构建“党建 ”思政平台。加强党支部建设,2个研究生党支部入选省“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名单,1名研究生党员入选省“研究生党员标兵”培育创建名单。建好思政工作平台,选配优秀思政课教师为研究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授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立项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用好“湖小研”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各专业qq群等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思政教育功效;抓好一站式社区建设,依托研究生公寓,加强社区建设,引导导师、辅导员下沉社区,更好更便捷更高效地教育服务研究生。
搭建各类活动平台,推动学风建设。抓好入学教育,科学设计入学教育内容,上好入学第一课,做好学生引路人。抓好学风教育,通过组织观看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举办研究生先进集体和标兵评选答辩会等,引导研究生涵养优良作风学风,恪守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规范。抓好研究生业余生活,通过加强研究生社团建设、实践锻炼、文化建设和文体锻炼等,引导研究生积极向上、健康全面发展。抓好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综合评价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依此评审发放奖助学金,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引导广大研究生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抓好优秀典型培育,选树研究生标兵、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科研团队等模范榜样,挖掘研究生的优秀事例,引导研究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鼓励请进来、走出去,促进交流创新。举办了第四届研究生教育学术周暨首届研究生教育成果展活动,邀请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来校作主题报告;遴选优秀导师6人和研究生代表4人,在导师沙龙和研究生论坛进行交流。发布研究生学科竞赛赛事目录,出台单项奖学金奖励政策,立项资助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34项,鼓励研究生开展实践创新和科研创新。一年来,研究生发表各类高质量论文36篇、软著16篇,授权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103项;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提交参会论文或会议发言51人次;获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活动表彰75次。
供稿: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