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汉江研究院 通讯员 王椰)7月11日下午,湖文读书会第七期在图书馆二楼德园举行,学校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敏作题为“水”的经典导读分享。襄阳市樊城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朝晖受邀做客本期读书会。读书会由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汉江研究院副院长王翔主持。
胡敏节选《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中关于“水”的内容进行解读,讲述了“水”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
在感悟经典环节,胡敏引用《道德经》第八章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引导大家以“水”为镜,映照高尚人格。她认为“水”身处低洼不与万物争强斗胜的特性,彰显了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特质。胡敏引用《道德经》第十五章,言及“古之善为道者,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将有道之士的胸怀比作浩瀚无垠的大海,能够包容万物,纳百川而自净,展现了圣人无私无欲、广纳博爱的崇高品质。胡敏引用《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中“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阐释了自然法则与社会治理之间的深刻联系,也启示我们在追求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坚守大道,行稳致远;她引用《道德经》第八章中“水”的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倡导大家学习无私包容、谦和友善的品性。
在践行经典环节,胡敏讲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的事迹,他将赫赫军功尘封箱底60多年,选择扎根深山,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如同山间细流,虽无声却滋养着每一寸土地,展现了水之“不争而善胜”的至高境界。她还讲述了全国道德模范张桂梅——她无私无欲,奉献一生,点亮了贫困山区无数孩子的希望之光,正如那涓涓溪流,虽细弱却能汇聚成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水之“善利万物”的深厚内涵。
在研讨经典环节,与会师生就“水”这一哲学意象的理解展开了讨论。王翔谈到,“水”不仅能够接纳万物,更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大家应培养适应环境的坚韧与抗压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以挑战促成长。党政办副主任刘俊杰从教育者的工作视角出发指出,教育如同水源,应以其无尽的泽润,滋养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茁壮成长。学工处处长叶万海以“以柔克刚”与“流水不腐”为引,表示要像水一样,展现出不屈不挠的毅力,保持自我更新的活力,不断追求知识与智慧的升华。党政办主任秦军荣分享学习感悟,阐述了“师者”的三重境界,一是育人若细水长流之溪,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于无声处滋养学生心田;二是教学似江河奔腾不息,要求教师胸怀宽广,学识渊博,如江河之水滋养万物,引领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三是科研如深邃浩瀚之大海,鼓励教师在科研领域不断突破,勇攀高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程威表示,“水”灵动多变,倡导师生学习其收放自如、包容并蓄的特质。李朝晖将我校“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与本次读书会的主题融合,鼓励师生在学术研究中保持如“水”般的宁静与淡泊,追求真理的纯粹与高远;在团队合作与事业拼搏中,应如涓涓细流汇入江海,将个人的力量凝聚成集体的磅礴力量,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诵读经典环节,与会人员齐声朗诵《道德经》第八章内容。
本次读书会由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汉江研究院(孔明书院)和学生工作部·学工处联合举办,学校“25 高校经典研读共同体”2024年度经典研读的师生代表现场参加活动,各学院学生代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视频连线参加活动。
摄影:王椰
审核:朱运海
责编:胡磊 王礼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