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通讯员 李雨萌)为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在暑期组建了7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分赴十堰市、保康县、枣阳市、襄城区、襄州区等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携尧治河红旅,筑乡村振兴梦”团队在保康县尧治河村,发挥专业优势,在辅导员李雨萌与专业教师何珍的指导下,开展百年党史“文化课”、科技报国“发展课”、绿色发展“环保课”等课程,为尧治河村中小学生开展爱国精神的沉浸式课堂。
“携尧治河红旅,筑乡村振兴梦”团队志愿者开展百年党史文化课
孙小舟教授和陈威博士带领“襄青襄爱,乡约保康”团队,深入保康县4个村庄,从种植业、特色农产品、旅游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开展调研,了解保康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状,实地感受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就,与村委会干部深入分析乡村振兴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襄青襄爱,乡约保康”团队在刘家坪村开展调研座谈会
“青春拾光”团队由辅导员李雨萌带队,为襄州区张家集镇张集村的孩子们开展红色教育、传统文化、兴趣培养等系列课程,激发乡村儿童学习乐趣。
“青春拾光”团队志愿者在襄州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红色教育
“下保康,保耕地”流域综合治理调研服务团在曹正琦博士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民亲切交谈,仔细观测土壤状况,认真观察农作物生长态势,以科学的方法收集数据,以专业的方式分析难点,为守护耕地资源贡献青春力量。
“下保康,保耕地”团队志愿者与保康县歇马镇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合照
“星澜光”团队在辅导员李雨萌的指导下,深入襄阳市牌坊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通过开设趣味物理、化工小实验、地理知识小课堂等课程,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星澜光”团队志愿者在开展爱国教育课
“古树寻踪迹,山水又相逢”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团在蒋小荣副、王天天博士带领下,走进十堰市竹山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7个村庄,完成重点文化旅游乡村古树资源普查工作,挖掘古树资源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助力。
“古树寻踪迹,山水又相逢”团队在十堰开展乡村旅游资源普查
为更好推进旅游管理硕士(mta)教育中心与襄阳市非遗中心联合开展的非遗文化基因解码与活化工作,辅导员李雨萌带领“研旅 ”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枣阳汉城、枣阳曲剧团,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交流、观赏曲剧、体验非遗粗布等多种形式,了解襄阳非遗资源的现状与挑战,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保护传承的创新路径。
“研旅 ”社会实践团队在枣阳曲剧团开展非遗座谈会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将探索‘寒暑假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相结合、日常社会实践与专项实践活动并举、个体实践与团体实践并重’的工作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文介绍,学院结合实际将“思政 专业”教育融入社会大课堂,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
审核:黄文
责编:卜润慧 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