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前提基础和重大历史任务,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一盘大棋、一篇大文章,需要全党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行动。湖北文理学院作为建在襄阳市的一所地方高校,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强力推进服务襄阳乡村振兴战略“双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双百”),即以科研项目的形式,组织100名博士(教授)对接100个村(企业),紧密围绕襄阳乡村(企业)发展需求,签订服务合作协议,持续不断开展科技文化服务。一年来,先后获批立项“双百”专项项目111个(其中,服务乡村振兴的有71项),投入经费200多万元。71个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4至8名固定成员组成,他们立足于襄阳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围绕乡村基层治理调查研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古村落发掘与保护、特色农产品创新设计、繁荣农村文化、助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乡村养老模式探讨、科普服务、科技惠农等具体项目,利用课余及假期时间,深入乡村,扎实推进服务工作,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振兴乡村贡献高校力量。
让乡村产业旺起来
——“双百”团队在合作村里的合作
“去年(2017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1亩地种了湖北文理学院帮我们引进的小土豆,没想到小土豆个头匀称、产量高、味道好,价钱还不错,今年我又种了3亩”,这是保康县歇马镇合作村一组农户韩邦成2018年逢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时时挂在脸上。
合作村位于保康县歇马镇西南部,与宜昌兴山县接壤,平均海拔1300米,是原始生态村落,也是湖北文理学院的定点扶贫村。该村海拔高,平均气温低,适宜生长的作物品种少,以前主要种植高山辣椒,品种单一,村民收入很有限。学校根据合作村实际,确定了有机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生态旅游三大扶贫项目。
2018年,合作村里一下子来了两支湖北文理学院的“双百”服务团队。
李玉奇从2016年开始就在合作村进行服务。作为蔬菜种植专家,李玉奇通过反复测试合作村土壤,发现适合一种小土豆生长,便试着种了几亩,收成还不错。2017年,李玉奇便在学校的支持下为合作村购买了一批种子土豆。但是村民都半信半疑,只肯腾出少量田地种植。这一年,合作村的土豆长势很好,为村民带来了不小的收益。2018年,有了学校“双百”专项经费的资助,李玉奇不仅组建了专门服务团队,还为合作村又引进3个马铃薯新品种,种植面积达80亩。同时,李玉奇团队还在合作村推广基质育苗、有机肥应用、绿色病虫草防治等实用新技术,降低农药和化肥的施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带动贫困农户脱贫。
朱运海与崔俊涛两位博士初到合作村,也是2016年。通过学校驻村扶贫干部的介绍,他们得知合作村虽然是贫困村,但生态资源丰富,尤以云锦杜鹃为贵。于是便数次实地考察,撰写了《保康云锦杜鹃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2017年,云锦杜鹃盛开时节,两位博士和驻村的扶贫干部合力,陆续在襄阳市旅游委微博和公众号、襄阳日报地理发现栏目以及学校网络等平台上推出了关山云锦杜鹃的介绍图文与观赏攻略,引起了市、县旅游局和襄阳各大旅游行社的重视,为合作村带来了一定的旅游资源。2018年,朱云海与崔俊涛组建了 “双百”服务团队,团队成员齐心协力、高质量完成了《保康云锦杜鹃生态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并于9月5日顺利通过保康县委县政府组织的评审。目前,通往合作村核心景区的公路、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正在按照规划的编制要求有序推,旅游扶贫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条麦垅沟撬动刘古岗村产业发展
2018年10月的一天,樊城区牛首镇刘古岗村的村民齐齐聚到村口,看着麦垅沟里流淌的涓涓溪流,百感交集。他们连连称赞乡村振兴政策好,感谢资源与环境学院王翔博士的“双百”服务团队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决策咨询上给予他们的无私帮助。
樊城区牛首镇刘古岗村,位于襄阳市西14公里。距刘古村七八公里处,是清水充盈的白龙堰。有一条麦垅沟连接着白龙堰和刘古岗村。但该沟渠由于年久失修,为恶臭无比的垃圾所充斥,导致上游堰塘里清澈的水源无法流至刘古岗村。王翔团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立即协同村干部积极向上级政府和水利部门提交申请报告,通过多方奔走和共同努力,终使麦垅沟疏通工程获得樊城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立项,通过招标程序引入工程队,最终完成了整个沟渠的疏通工作。不仅刘古岗村,牛首镇的麦垅沟沿线其它各村也均因此受益。
不止于此,对于这条沟渠,王翔团队和村干部们想得更远。他们正在积极谋划推动一件更大的事情,即将近八公里长的麦垅沟两岸予以水泥硬化,再在沟渠两岸栽上花卉苗木,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倘若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将形成一条跨越牛首镇六、七个村的生态廊道,不仅有助于解决蔬菜、花卉、林木的种植与灌溉问题,而且会成为牛首镇一道美丽的风景,村民们农忙之余的生活将更加惬意!
让乡村文化亮起来
——擦亮荆山深处的文化记忆
2017年10月,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张平乐副教授在网络平台发起了为南漳县板桥镇建设一座乡土文化博物馆的众筹!
“中国传统村落”——南漳县板桥镇冯家湾村美丽的自然生态、丰富的农耕文明、完美的传统建筑、浓郁的风土人情等内容被网络逐一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惊叹不已!
10元,20元,100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短短的两个月,近8万元建设费筹集到位。
张平乐与冯家湾村结缘,始于2015年暑期的“三进”(千名教师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对古建筑情有独钟的张平乐一踏进冯家湾村,就被该村的冯氏民居深深吸引住了!
2016年,张平乐主持申报的冯家湾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张平乐的脚步并没有停滞,她思索着,还想为冯家湾村做点什么。对,修缮板桥镇民国时期的乡公所,建一座乡土文化博物馆!
但博物馆究竟怎么建,张平乐心里还没有成形的想法。
2018年,张平乐以“板桥镇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为题申报了“双百”项目,获准立项。有了学校的经费资助,张平乐的干劲更足了!她利用暑假、周末时间带领她的学生和志愿者在荆山深处奔波着、忙碌着。
而这一乡村建设项目也吸引了成都、武汉、襄阳各地以及中国乡建院的众多设计师们。他们为荆山文化的丰厚感动着,为高校师生的奉献精神感染着,不断为乡土文化博物馆建设出谋划策。
2018年国庆期间,为了进一步征集展品,张平乐带领“双百”服务团队又奔赴荆山深处,与民俗学者、拓印专家、平面设计师志愿者一起拓印重要碑刻文献及石木雕刻,对已征集的博物馆展品进行整理、登记和拍照,进一步探讨了陈展设计。
春去冬来,博物馆大纲基本搞定。收集陈列品1000多件也已经到位,这些铭记大山过往的物件,在民国乡公所的博物馆库房,默默静侯花开。
——为美丽乡村添彩增色
2018年7月31日,蔡伟教授率领美术学院的几位博士冒着炎炎烈日再次来到谷城县堰河村,这次他们带着为堰河村民俗文化园广场而精心制作的设计方案,准备向村委会进行详细汇报。
堰河村位于谷城县西南山区,为“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湖北旅游名村”,国家3a级景区,近几年在景观的拓展与提档升级方面有迫切需求。以蔡伟教授为负责人的美术学院“双百行动计划”服务团队,即围绕堰河村民俗文化园广场、陆羽文化广场等方面的设计与建设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而展开全面而系统的服务。
民俗文化园广场的设计方案充分融入了地方文化元素和特色,得到了堰河村村委会和村民的普遍认可。此后一个月的时间,服务团队又多次亲临现场,就施工划线、材料和工艺的选择等问题进行细致指导。
2018年8月31日,堰河村民俗文化园广场竣工,昔日的一块荒地着上了整洁靓丽的新装。蔡伟团队在欣喜之余,又投身于民俗园雕塑方案设计工作中。
让乡村治理强起来
——村里的选举大会来了大学教授
2018年11月24日9时,樊城区中号村第十届党总支委员会选举大会如期举行。与往届不同的是,选举现场出现了四个身份特殊的嘉宾,即湖北文理学院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樊城区)的主任何晓红教授及三名研究员,他们对选举进行了全程观摩。
2018年7月3日,湖北文理学院与襄阳市樊城区联合成立了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樊城区)。该研究中心将围绕如何加强樊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展开应用对策性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咨询报告成果。为了落实研究中心的目标任务,学校特别组建了以研究中心主任及三名研究员(皆为博士)为牵头人的四个“双百”服务团队,在樊城区中号村、花园村等村庄开展乡村党建与治理专项调研与服务工作。
通过现场观摩、入户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方式,四个服务团队对乡村党建与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为撰写高质量咨询报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畈村里的博士宣讲员
保康县寺坪镇大畈村背依虎尾山,坐拥天子湖,山水环抱,妩媚动人,是湖北省移民美丽家园示范村,襄阳市文明村。当下,巩固精准扶贫的成果并取得长足发展是大畈村面临的首要问题。
2018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淑芳博士负责的“双百”服务团队来到大畈村,就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解读和宣讲。大畈村的干部、党员和群众就新时代如何实现本村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如何,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周淑芳博士团队对问题进行一一作答,座谈会气氛热烈而活跃。村民们纷纷表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民心所盼、民心所归,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此后,周淑芳团队围绕乡村有效治理等问题对大畈村进行了详细调研,获取第一手宝贵的资料,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供大畈村民委员会参考。
让乡村教育优起来
——完全小学飘出悠扬的歌
2018年6月1日上午,南漳县肖堰镇高峰完全小学的操场响起了悠扬的歌声。这是教育学院“双百”服务团队花费一个月的时间为该校精心编排的一台专业水准高、节目丰富的六一节庆演出。看着孩子们激动而幸福的笑脸,团队负责人熊德明教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南漳县高峰完全小学位于肖堰镇西北的高寒山区,下辖观音岩和王家井两所村小学,在校学生173人(含幼儿园54人),教职工17人,教学班9个,是一所寄宿制乡村小学。当前正面临着教师老龄化严重,留守儿童逐年增多,学科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
“双百”服务团队的到来,犹如雪中送炭。为弥补该校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小课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不足的短板,服务团队已开展10期大学生顶岗支教活动,先后51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让偏远乡村的孩子们体会了专业教师带去的知识、技能和欢乐。暑期,服务团队又组织留守儿童快乐夏令营活动,来自肖堰镇60名留守儿童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封闭训练,让留守儿童共享大学优质资源,促进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为提升高峰完全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熊德明教授团队成员为高峰完全小学带去了7场专家辅导讲座,大大激发了该校教师教研教改的热情。在全国一师一优赛课活动中,17名在岗教师的提交优质课件总量名列湖北省前茅,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跃进肖堰镇前三。高峰完全小学,正在向“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迈进。
——原来图还可以这样画
“图形动起来,直观多了”,刚参加完几何画板用于教学课件制作培训的襄城区欧庙镇法龙学区的数学老师们如是说。襄阳市乡村数学教师师资培训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王成勇教授负责的双百行动计划项目,吸引了襄城区中小学100多名乡村数学教师参加。老师们深刻的感受到抽象的数学定理和公式若用动画形式教学,学生们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起来也会轻松快乐一些。
为了让乡村学校学子了解更多的数学文化,王成勇团队精心制作了“数学文化宣传——数学之美”小册子,分为数学魅力、数学名人、数学趣题三个板块,内容简单有趣,获得了法龙学区老师和同学们的一直赞赏。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