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目的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在书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新征程中,湖北文理学院作为建在襄阳市的一所地方高校,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初步建构了服务襄阳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构建立足地方的服务理念。湖北文理学院党委作出全面服务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凝练出“立足襄阳,扎根襄阳,融入襄阳,服务襄阳”的新理念。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襄阳所辖县市区的发展,针对性提出“扎根县域,创新引领,精准服务,合力共进”的指导思想。理念的更新升级,为学校服务襄阳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构建面向基层的服务方式。湖北文理学院以“三进”活动为基础,创新服务手段,构建立体、全面、务实的服务方式。一是持续开展“三进”活动,强化农村社会实践服务载体。二是实施“111行动计划”,建立农村社会调查服务载体。三是实施“双百行动计划”,建立农村社会项目服务载体。
构建扎根农村的服务平台。平台是行动的依托。湖北文理学院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构建服务平台,发挥汇聚人才、传承经验、固化成效的支撑作用。一是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乡村智库,打造联系乡村的桥梁平台。二是统筹谋划“双百行动计划”,打造服务乡村的项目平台。
今年以来,湖北文理学院立项资助了111个“双百行动计划”项目,其中涉及乡村振兴的项目共计71项,学校投入经费200多万元。项目化服务方式使高校人才“下乡”趋于经常性、高效性和持久性,从“三下乡”升级为“三扎根”,初步彰显服务成效。
变队伍“下乡”为队伍“扎根”。湖北文理学院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要求参加项目的博士教授原则上每月到樊城区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周。《“双百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亦明确规定:“项目团队深入乡村的服务时间累计原则上不少于7天”。
变项目“下乡”为项目“扎根”。为建立长效机制,该校《“双百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对项目长抓共管作出了制度要求:一是项目团队须在服务的乡村设立“湖北文理学院‘双百行动计划’服务点”标牌,挂牌推进,强化责任意识,接受社会监督,高效完成服务合作协议既定任务;二是项目团队要深化拓展新服务,培育孵化新项目,驰而不息,长抓不懈,为乡村振兴谋发展、做实事、办大事。
变智力“下乡”为智力“扎根”。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力量,这就要求高校人才“下乡”,不仅是送智,而且要扶智。要通过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计算机工程学院王毅博士团队承担了“双百行动计划”项目——保康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研发工作。本项目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保康县农村人口、土地、房屋、产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提高养种植产业的产销效益;通过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民信息化运用能力。目前,开发的“精准扶贫”系统正在测试中。本系统的使用力求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信息化与过程化管理,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支撑。(吴钊 秦军荣)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