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在支边的人们心里,边疆已不是一个地理概念,那里有他们的奉献与奋斗,有情同手足的民族同胞,有难忘的点点滴滴……
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崭新面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宣部发布了2019年“最美支边人物”候选人先进事迹。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交汇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动人旋律。
以心换心:把边疆百姓当亲人
在南疆于田县工作的天津援疆干部席世明,连续加班后突发出血性脑卒中,经抢救无效于2019年1月病逝,年仅43岁。发病前,席世明还叮嘱同事,等周末去看看“小石榴”。
让席世明牵挂的“小石榴”,是位维吾尔族小姑娘。2017年4月,孕妇马依木尼汗严重贫血却无钱医治,席世明在援疆工作组内发起捐助,帮马依木尼汗渡过难关,并在孩子出生后起名“小石榴”,寓意民族团结如紧抱的石榴籽一般。席世明昏迷期间,马依木尼汗在病房外失声痛哭。席世明的结对“亲戚”图尼萨汗一家手捧葡萄干,希望送进icu病房……
援疆警察叶雄和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维吾尔族农民斯拉英一家结成“亲戚”。2017年,50岁的斯拉英因失明不能下地干活,家里仅有的积蓄也给了小儿子看病。叶雄把斯拉英一家当家人一般关心帮助。“手握久了,话就多了,心近了,大家也就越来越亲了。”叶雄说。
2013年,陈耀平和妻子从河南漯河来到新疆阿克苏,在拜什吐格曼乡阿热兰干村参与安居房建设。一次,工地搅拌机坏了,维吾尔族同胞吐尔逊·托合提主动帮忙修好,陈耀平很感动。了解到吐尔逊家生活困难,陈耀平决心帮助这家人。
有养獭兔经验的陈耀平决定教吐尔逊养兔。从5只种兔开始,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只,去年吐尔逊家养兔收入达到27万多元,盖起了养兔大棚,住进了新房。吐尔逊激动地说:“他对我们一家的恩情,说也说不完!”
“支教让我们在西藏有了很多‘亲人’。”这是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支教队队员们的感受。
琼结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师资力量薄弱。2014年,湖北襄阳市援藏办与湖北文理学院决定,选拔校内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对口支教琼结县中小学。从最初一年一批,到一年两批,湖北文理学院累计派遣支教队员8批37人次。多名支教队员毕业后返回西藏工作。深深的情谊,像格桑花一般绚丽芬芳。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