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格桑花开 青春不悔-欧洲杯买球平台

【人民政协报】格桑花开 青春不悔-欧洲杯买球平台

——记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8-28 阅读量:


格桑花,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种野花,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在湖北襄阳,也生长着一片“格桑花”,他们是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从湖北襄阳到西藏山南,他们跨越2000公里,高原反应、疲惫旅途……种种困难并没有阻挡学生们赴藏支教的热情。

“我问自己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因为青春必须经过历练才能焕发出夺目的光芒;我问自己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因为我要让美丽的格桑花绽放得更加艳丽……”支教队队员们朴实的话语,在雪域高原久久回荡。

一场雪域高原的青春接力

去追寻梦想还是专心考研?去年隆冬时节,这个问题着实让湖北文理学院的大四学生姜劲邑犹豫了不短的时间,最后他决定试试“两手抓、两个都不放弃”。

到雪域高原支教是姜劲邑一直以来的梦想,自从知道学校“‘格桑花’支教队”,他就下定决心要报名参加。支教的时长是半年,这时间对于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姜劲邑来说显得尤为宝贵。

“大四参加支教活动的学生不多,姜劲邑通过了层层选拔,他找到我表达自己支教的强烈愿望后,学校选择支持他的梦想。”湖北文理学院团委书记、“格桑花”支教队创始人王瑶珺告诉记者。

追梦的路上难免有挫折,姜劲邑在西藏支教学校特意请了一周假回到襄阳参加招生考试,考研成绩与复试基本分数线相差1分。“我不后悔选择到西藏支教,这段人生经历无可替代,只是有些遗憾。”姜劲邑说。

今年8月,姜劲邑结束了为期半年的支教生活,和家人短暂团聚后便急着返校,一头扎进自习室,他说明年要再战研究生考试。

“开始时是一年一批,2017年开始学校组织一年两批学生到西藏支教。5年时间,这些孩子在雪域高原谱写了太多动人的故事。这个项目也深受学生欢迎,每次招募队员时,都有五六百个学生报名,竞争也很激烈。本来只要求党员参加,后来很多非党员也积极报名。”王瑶珺说。

项立刚初到西藏山南琼结县时,第一次体验到了缺氧的感觉,头痛欲裂,太阳穴突突地跳得厉害,呼吸困难,没有食欲,失眠……还没见到自己支教的孩子,项立刚先在琼结县医院“认了门”。

“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我当时接到琼结县对接人的电话,第一时间联系项立刚劝他回来,他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王瑶珺说。

“老师,我来这不容易,还想坚持一下,如果明天中午之前我还没有好转,我就听您的话回去,能不能再给我一天时间?”项立刚虚弱又恳切的语气让王瑶珺说不出来“不”。

“后来医生告诉我,项立刚第二天真的好了大半。医生照料得好是一方面,他想留下来支教的强烈愿望也是战胜身体不适的重要原因。”王瑶珺说。

2014年至今,像姜劲邑、项立刚一样参与学校“格桑花”支教队的队员共35人,这是一场雪域高原的青春接力。

祖国边陲需要我们的青春无悔

今年7月22日,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赴藏支教队被中宣部授予“最美支边人物”荣誉称号,唯一一个以“集体”名义获奖。这个队伍和其他大学生支教队相比,有哪些特殊之处?

王瑶珺介绍,35个去西藏支教过的学生中已经有6个队员克服种种困难,通过西部计划、公务员招考等方式返藏长期工作,另外还有28名深受教育的非支教团队学生毕业后到西藏就业创业。

“这是我们活动举办之初没有想到的,很多学生回来告诉我,他们放不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孩子……有两个学生甚至曾经两次申请入藏支教。”王瑶珺说。

支教学生和孩子们之间的依依不舍,王瑶珺亲眼见过,也被他们之间的真情湿润了双眼。“一次我去藏区学校看望支教学生,孩子们以为我要把他们的老师接走,全都围上来不让老师走,还有一个孩子赶紧跑回家去取自己早已做好的手工摆件送给老师,他们抱在一起,都哭了。”

第二批“格桑花”支教队队长、现任琼结县琼结镇仲堆社区第一书记的吴顺喜,在校时曾两次到藏区小学支教,还在那里认了个干儿子。“这个孩子平时在学校总是调皮捣蛋,我去家访时才发现他是个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这之后我总去找他聊聊天,不知不觉成了朋友。”

吴顺喜的干儿子后来考到武汉的内地西藏班,学习很优秀,也一直和吴顺喜保持着联系。除了干儿子,对西藏这片土地,他有了太多的不舍与留恋。

2016年大学毕业,吴顺喜和父母沟通后,毅然选择到西藏工作,巧的是,他去的正是自己曾支教的琼结县。“有时候觉得对不起父母,但是想到远方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有种力量牵引着我去为西藏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祖国边陲需要我们。”吴顺喜说,“只能用行动让父母慢慢理解自己的选择,把对他们的思念藏在心底。”

和吴顺喜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湖北文理学院的其他五位支教学生,甚至有两位男生选择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阿里工作,在西藏这片土地、在祖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洒下属于他们的青春汗水。用他们的话说,尽管这汗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及一滴水珠,但凭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他们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支教中的故事可以讲上三天三夜。”采访中,王瑶珺多次重复这句话,再继续讲述一个新的故事。“看到学生们的成长,以及他们在选择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坚定,我们当初所有参与设计‘格桑花’支教队这件事的老师们都觉得,我们做对了。”王瑶珺说。

小手拉大手支教共成长

5年8批35人接力支教,让琼结县中学的中考成绩显著提升,也让远在西藏山南的琼结县中学和两所小学与湖北文理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鼓声、歌声、加油声、欢笑声……自从有了“格桑花”支教老师,如今每到下午第四节课,琼结县中学的校园便欢腾了起来,学校一些原本闲置的仪器设备也被“激活”,给孩子们带去了更多课堂之外的知识,也培养了不少学生的兴趣爱好,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学习、生活感受。

头两批去支教的队员们,想法很简单———“提高藏区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也做到了。在支教队员和当地学校的共同努力下,琼结县中学2014年中考成绩在地区12个县中学跃居前三,2015年再上台阶。

如今,提高琼结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水平成为支教队员们的首要任务。举办艺术绘画展,组建合唱队、足球社等课外学习实践项目,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给孩子们展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些年,在“格桑花”支教队的精心辅导下,琼结县中学科创社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收获成长的不只是藏区孩子们,每一个支教队员谈起自己在西藏的感悟都滔滔不绝。

半年的支教时间并不短,占大学生活的1/8,会不会影响学习?王瑶珺告诉记者:“参与支教活动的一般为高年级学生,都到了实习阶段,他们还可以通过慕课等方式在空闲时间拓展自己的学业内容,回校后学校还会安排集中补习、学业缓考等。”

每个队员每周平均授课20余节,还要组织大小实践活动。“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锤炼。很多队员还以支教实践为基础撰写论文,或在期刊发表,或成为了自己的毕业论文。”王瑶珺说:“这也是支教活动一个意外的收获,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好途径,形成了一套支教经验的理论成果。”

在湖北文理学院的校园里,有一处师生都爱去的地方,叫做“格桑花之家”。这里是支教队员美好的回忆,也是师生了解支教队的好去处。王瑶珺介绍,展馆以“格桑花”赴藏支教活动为主体,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共有馆藏图片566张,馆藏实物142件。

“我曾以为,除了故乡,再也不会有,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曾以为,支教生活,不过只是段,过眼云烟一样的时光……”这是吴顺喜曾发表于山南网的《难忘支教岁月》,是他大手牵小手在缺氧环境下徒步4小时送学生回家的真情流露。“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远赴西藏的“园丁”,在高原花园种出美丽的“格桑”,这场接力赛仍在继续。第九批格桑花支教队队员已经整装待发,8月30日,他们将踏上开往山南的火车……

原文链接:

欧洲杯足球平台的友情链接:

欧洲杯买球平台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邮政编码:441053

电  话:( 86-0710)3590876   3591876(传真)

接待/接访电话:0710-3593296(24小时)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所有:湖北文理学院

维护制作:党委宣传部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