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情景剧《白毛女》成果展示剧照
长期以来,湖北文理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坚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践中,构建了“知识讲授 项目研讨 成果展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时代特征,遵循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探索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努力让思政课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取得了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
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讲好思政课、增强教学效果,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在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做法是:以透彻的理论分析回应学生,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声情并茂的讲授感染学生。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既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困惑。在思政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将理论讲透彻、说明白,切实回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掌握理论,提高思想水平。对此,湖北文理学院各门思政课教师每周都要进行集体备课,仔细研讨教学方案、凝练知识要点、梳理理论脉络。尤其针对学生理论学习的需要及思想困惑,探讨如何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授与解答。例如,针对当前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功利思想较明显的问题,在讲清理论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对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自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是湖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通过理论讲授,引导学生认识真理、掌握真理、崇尚真理,进而遵循规律,获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以取得学业和未来事业的成功。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是湖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真学、真懂、真用,教师除了将理论讲透彻外,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长期以来,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非常重视思想修养,注重以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理论功底、良好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情感人,是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为了让抽象的理论更加鲜活,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通过声情并茂的讲授,触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不仅需要教师扎实的知识功底和高超的讲课艺术,更需要教师有对这份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学生深厚的感情,为此,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面对各种严峻的挑战,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牢记立德树人职责,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思政课教学不断地改革创新。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还为形成“知识讲授 项目研讨 成果展示”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为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以课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式为切入点,辅助以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改革,逐步形成了“知识讲授 项目研讨 成果展示”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针对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创建了“知识讲授 项目研讨 成果展示”“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知识讲授”“项目研讨”和“成果展示”3个模块。知识讲授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要点、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进行讲授;项目研讨包括理论项目研讨和实践项目研讨,侧重实践项目研讨,学生按照项目研讨的设计方案,按小组分工来完成;成果展示是指学生在完成项目研讨后,将自己在项目研讨中形成的成果集中进行答辩、辩论和展示。
通过知识讲授→项目研讨→成果展示这个过程的完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投入度,将学生从单纯的、被动的知识被灌输者转变成主动的实践者,将学生纯理论学习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力求达到“教”“学”结合、“知”“行”合一。
改革教学方式。创新课堂知识讲授的方式方法。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写出与教材核心知识点相关联的案例和故事组成“案例库”和“故事库”,利用其中的“案例”和“故事”进行知识讲授,让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改变传统纯理论化的、照本宣科式讲授的不足。创建以“项目研讨”和“成果展示”为载体的教学互动模式。教师根据教材知识点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上的热点问题,编写若干个项目组成“项目库”,学生在教师知识讲授的基础上,从“项目库”中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研讨。项目研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通过学生在项目研讨中的分工以及过程参与,使“教”与“学”更好地连接起来。成果展示就是学生将自己在项目研讨过程中所形成的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集中展示,研讨成果鼓励原生态和多样化。项目研讨和成果展示的核心在“教”“学”互动和“入脑”“入心”,在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学生的获得感。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参与过程的考核,增大过程考核的权重,注重学生学习参与和在项目研讨及成果展示中的表现。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具体项目的研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统筹兼顾,从而较好地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知识讲授 项目研讨 成果展示”的教学模式改革,力求解决四大问题:一是解决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用案例和讲故事来进行知识讲授,改变了传统的纯理论化、照本宣科式的说教。二是解决学生“学”所存在的问题。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不愿意学、出勤率不高、抬头率不高等问题。三是解决“教”与“学”脱节的问题。“项目研讨”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使教与学互动起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四是解决“知”与“行”脱节的问题。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教授的日常行为规范、核心价值观念等,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往往造成青年大学生课堂上似乎什么都懂,实际行为又是另外一种形态,“知”与“行”脱节。“项目研讨”的设计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以质量为生命完善思政课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讲授 项目研讨 成果展示”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该教学模式下,各课程组编写的“故事库”“案例库”和“项目库”,为该模式的进一步有效运行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资源;以“项目研讨”和“成果展示”为载体的课堂互动模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连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目的的达成。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采取了历史情景剧表演的研讨形式,在2019年学期末,从最初的近400个历史情景剧作品中选出《虎门销烟》《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倔强的小红军》《长征组歌》《西安事变》《刘胡兰》《白毛女》等8个优秀作品参加学校汇演。展示舞台上,学生演员们用精彩的表演重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大事件,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民族危亡时刻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表达了新时代大学生不忘历史、奋发有为的坚定决心。通过历史情景剧表演这种成果展示形式,使学生更主动更深刻地去感悟历史、把握规律、珍惜现在,从而实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提高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模式中构建的注重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将考核的重点从单纯考核学生是否掌握理论知识,转向增加对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能力的考核,促进了学生的知行合一,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湖北文理学院牢记育人使命,坚守人才培养质量关,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知识讲授 项目研讨 成果展示”教学模式,力求让新时代的思政课“有知有味”,达到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让青年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把新时代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 奎 王 丽)
原文链接: